您位于:首页 > 成果发布内容 > 行业资讯 > 中国汽车低碳行动计划 > 碳中和研究 | 汽车行业碳中和政策应对举措及问题总结(4/4)

碳中和研究 | 汽车行业碳中和政策应对举措及问题总结(4/4)


       随着气候变化问题逐渐严重,碳中和主题日益深入人心。低碳正成为各国发展的主旋律和新一轮的国家经济竞争制高点。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各国正在积极探索、实施多项碳减排措施。欧盟先后发布了《欧洲绿色新政》、“Fit for 55”政策、新电池法等系列举措。我国正在加快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涉及到能源行业、钢铁行业、水泥行业、交通等行业。汽车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具有竞争力的碳排放水平将是破除全球碳贸易壁垒,支撑我国由世界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的重要支撑。然而,碳中和背景下,我国汽车行业仍存在反应滞后、应对片面、数据缺失、目标不明确等问题。本系列研究旨在通过分析现阶段汽车行业面临的问题,为汽车行业碳排放管理提供参考,促进汽车行业低碳高质量发展。
 
十三、延续污染物政策合规方式应对双碳政策,选择“盯主管部门,盯政策节点,集中应对”
       如上节所述,面对碳中和,企业容易顺从原有污染物政策的惯性思维。在以往的污染物管控政策中,对主管部门、具体管控指标、具体时间节点都有明确的要求,于企业而言,可以针对相应主管部门的具体要求、政策习惯以及相应的政策节点进行思考,从而于节点前集中企业力量进行应对。然而相同的策略无法应用到双碳政策的应对上,与污染物管控政策不同,双碳政策涉及的主管部门并非单一的,而是涉及能源、资源、工业、交通、财政、金融、科技、教育等多个领域所有政府主管部门,因此无法针对某一部门的政策习惯进行应对。除此之外,由于双碳政策的综合性、复杂性,企业难以跟进所有政策指标和节点,例如,未来发布的政策可能并不是直接针对汽车行业,但汽车行业也会其受影响。因此,企业无法采用应对污染物管控政策的方法,在政策节点前凝聚企业力量进行集中应对。在此背景之下,企业应转换政策应对思路,走在政策前面,明确碳中和目标下企业需要做的工作,逐步推进企业和产品的降碳行动、加快碳抵消布局,从容应对未来的双碳政策。
 
十四、误将碳中和政策与现有汽车行业管理政策对立起来
       汽车行业管理政策如机动车能源消耗及污染物排放与控制、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政策由来已久,部分汽车企业认为碳中和政策与现有管理政策将对立,或认为将推翻已有管理政策,这是不正确的。未来的碳中和政策同当前的能耗和污染物管控政策并非是冲突的,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促进的。目前现有的机动车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政策可以为降低碳排放实现正向协同效果,在实现能耗降低与污染物减排的基础之上,一定程度上降低机动车使用阶段的碳排放。对于双积分政策,其致力于推动 “低碳产品供给”,而碳中和政策致力于推动地区交通的“低碳产品需求”,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交通板块实现碳中和。从全局来看,政策更趋向于先立而后破,碳中和政策将于现行管理政策相辅相成,共同促进行业低碳发展。
 
十五、完全用技术解决能源和资源问题
       企业通过节能减排新技术降碳是必要的,但部分企业只关注到技术减排,忽视了低碳能源资源的获取,造成“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不良后果。当前,发达国家利用其能源结构中可再生能源占比较高的优势对我们形成了竞争力,这是技术在短中期无法解决的问题。需要强调的是,技术手段可以增强绿色低碳发展新动能,但能源和资源问题的解决还须全局统筹。我国能源和资源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不仅表现在核心技术上,还有供给安全、利用效率和体系结构缺陷等方面。为此,党中央、国务院明确能源领域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主战场,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注重以能耗双控推进节能提效,注重以减少化石能源消费推动碳减排,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推动能源供给革命,确保安全平稳降碳,完善绿色低碳能源供给体系;推动能源体制革命,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激发绿色低碳转型活力。未来,可再生能源和循环材料等低碳能源资源的使用,将是汽车行业减排降碳的重要措施。
 
十六、盲目依赖于抵消机制
       碳中和并不是绝对的零排放,而是通过节能减排、植树造林等举措以实现的“净零排放”。许多企业曲解了“净零排放”的含义,过度依赖于使用诸如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等抵消机制以宣称企业实现了碳中和目标。2013年起,受制于欧盟对CDM项目的限制,国内CDM项目数急剧下降,国内着手启动建立了试点碳市场及CCER。截止2017年CCER项目备案暂停,2013至2017年间共公示审定CCER项目2871个,其中备案项目1315个,减排量备案项目254个。254个获减排量备案CCER项目共计7000万吨二氧化碳,不足我国年度碳排放总量的1%。生态环境部于2021年10月26日发布的《关于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碳排放配额清缴工作的通知》中指明,全国碳市场覆盖企业使用抵销比例不超过应清缴碳排放配额的5%。可见,抵消机制在企业碳减排中扮演的角色相当有限,企业更应重视节能、提效等减排措施在双碳工作推进过程的重要作用。
 
       汽车行业产业链长、辐射面广,与采矿业、原材料生产业、整车制造业、能源业、运输业息息相关。在开展汽车行业减排工作时,企业应具有全局思维,充分发挥现有政策优势,提前布局碳排放政策应对措施。同时,多种低碳技术并举推进减排工作,包括可再生能源和循环材料等低碳能源资源的使用,低碳技术开发等工作。
       中汽数据有限公司致力于汽车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研究,为政府部门、企业、机构等长期提供双碳技术服务。已形成了以方法学、数据库、工具、模型及平台为核心的基础研究能力,通过研究包括传统能源、混合动力、纯电动、氢燃料电池等燃料类型在内的乘用车以及客车、货车、公交车等商用车全生命周期阶段的碳排放,支撑政府标准政策制定,开展企业咨询服务和国际合作研究。

如需获取更多信息,欢迎与我们联系!

联系人:张妍/赵明楠

电话:18522407578
电话:15332173601
邮箱:zhangyan2011@catarc.ac.cn
邮箱:zhaomingnan@catarc.ac.cn

中国汽车低碳行动计划